K型和N型熱電偶性能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用于工業溫度測量。
礦物絕緣熱電偶:當時和現在
介紹:
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基礎金屬礦物絕緣(MI)熱電偶是用于工業溫度測量的最廣泛使用的溫度傳感器,已有80多年的歷史。這種情況一直存在并將繼續存在的原因是由于熱電偶本身的基本原理,即它是一種簡單,堅固,低成本且易于測量輸出的傳感器。
賤金屬熱電偶 - 最初作為K,J,E或T型傳感器 - 已在-200至1000℃(-328至1800 °F)的溫度范圍內使用,作為工業各個方面的主要傳感器,從食品生產到金屬加工。最初采用絕緣導線結構的形式,然后到20世紀40年代采用礦物絕緣熱電偶結構的形式,這具有提供更堅固的裝置以及增加賤金屬熱電偶的溫度范圍的效果。對于在1000 ℃(1800 °F)以上使用的K型組合尤其如此。
在20世紀60年代,N型熱電偶組合的發展推動了賤金屬熱電偶的工作溫度范圍更高,因為它逐漸被認為是在高達1250 ℃ 的溫度范圍內工作的基礎金屬熱電偶組合(2380) °F)。
這些K和N型熱電偶組合仍然是高達1250℃溫度范圍應用的首選傳感器。為什么?由于它們的整體通用性能使它們成為該溫度范圍內最具成本效益的傳感器,因此被業界廣泛使用。
由于這種工業的長期經驗,賤金屬熱電偶的局限性也被廣泛理解,即暴露于高溫時的輸出漂移或變化的問題。溫度越高,漂移越大,因此使用這些傳感器進行溫度測量時誤差越大。
業界已經通過規范詳細說明過程中的檢查程序和限制賤金屬傳感器的使用壽命來抵消K和N型熱電偶的這種限制。SAE,AMS 2750公布的熱處理規范等詳細說明了暴露于這些溫度后的最高溫度和使用次數。這就是K型和N型熱電偶如何以及為何仍然是工業應用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溫度傳感器。
新發展:
最近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在賤金屬熱電偶技術方面的重大發展將進一步增強和加強K和N型熱電偶在工業應用中的位置,同時還增加了這些傳感器可靠操作的可能溫度范圍。由于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開展了突破性的基礎科學工作,設計了一種新的低漂移,高溫,礦物絕緣熱電偶傳感器。
過去幾年來,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這些傳感器漂移的原因和機制。一旦理解了漂移的根本原因,他們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應用其廣泛的專業知識來研究如何減少或停止漂移過程的主要原因。與所有最好的發展一樣,他們得出的概念非常簡單。
一旦開發出這種新的低漂移型K和N型熱電偶的概念,下一步就是進行測試,看看理論和實踐是如何實際運作的。劍橋大學的實驗室進行了廣泛的測試,并且由位于英國的IEC 17025認證校準實驗室進行了進一步的獨立測試。測試結果毫無疑問地證實了新設計的礦物絕緣熱電偶如何將漂移顯著降低到以前從未見過的水平。
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推薦資訊
- EPA協議BWQ系列智能溫度變送器的基礎知識簡2019-03-01
- 鎧裝熱電偶系統安裝的3個步驟2019-08-15
- 表面熱電偶在高溫工業或腐蝕性環境的應用至2018-11-07
- 避免養成不良的本安型熱電偶習慣一些值得思2019-11-09
- 14條你必須知道的關于熱電偶的專業術語2018-10-31
- J型熱電偶適合在真空、惰性和還原氣氛中使2018-11-02
- 針對雙金屬溫度計的定義、運作理念、構造以2019-02-23
- 在選擇工業防爆熱電阻租賃設備之前考慮其使2019-10-31